杜如晦是幾品官
杜如晦出生于隋開皇五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縣人,自幼聰慧,喜愛歷史及文學。隋煬帝登基后杜如晦被征為預(yù)備官員,當時的吏部侍郎高孝基非??粗囟湃缁?,便授予他滏陽縣尉的官職,但杜如晦不久便棄官而回。
杜如晦是幾品官
1、唐朝初年宰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2、杜如晦雖是一介書生,但他也為唐朝建立和統(tǒng)一天下立下了大功。以隨軍參贊軍事的身份跟隨李世民先后于武德元年討伐薛仁杲;武德二年出擊劉武周;武德三年進攻竇建德、擊破王世充。在李世民征戰(zhàn)天下的過程中少不了杜如晦為其運籌帷幄、判斷軍勢。
3、武德四年封無可封的李世民讓李淵絞盡腦汁為其專設(shè)了一個天策上將的職務(wù),李世民擔任天策上將后建立了文學館,任用杜如晦為從事中郎,為十八學士之首。李世民還經(jīng)常去文學館與杜如晦討論經(jīng)義,一待就是一天。太子李建成見狀又不平衡了,再次上言李淵,將房玄齡與杜如晦逐出了京師。
4、貞觀四年年僅45歲的杜如晦感染惡疾,向李世民請求辭官,李世民恩準他停官不停俸,并十分關(guān)心他的病情,多次派遣使者和太醫(yī)前去詢問醫(yī)治,頻率之高以至于派遣的人在路上前后都能望見。但這些畢竟是徒勞,杜如晦最終還是病逝了。李世民悲痛不已,為其輟朝三天,追封杜如晦為萊國公。
杜如晦的主要思想
1、選拔官吏
杜如晦升任宰相后仍掌管官員選拔事宜,他認為人才的選拔應(yīng)當效仿西漢和東漢,由州郡將聞名于鄉(xiāng)里的有德之士推薦給朝廷,經(jīng)朝廷考核后予以任用。
現(xiàn)在每年選拔的人才多達數(shù)千人,不可能全面了解每一個人的真實德行,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們品級和職位而已?,F(xiàn)行選拔官員的規(guī)章制度,無法篩選出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
2、為官之道
杜如晦認為臣子的職責是諫諍,不能因為君主不接受勸諫,就閉口不提意見。君子應(yīng)當面臨危難仍堅守節(jié)操,敢于直言。危難時去扶持,傾倒時去支撐。應(yīng)當在該直言勸諫的時候,在其位謀其職,不能茍且偷安。
杜如晦與杜甫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一、杜如晦與杜甫的相識
杜如晦與杜甫、李白并稱為“初唐三杰”。而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兩人在唐代都是文壇的璀璨明星,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因為文學的共同愛好,使他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據(jù)史書記載,杜如晦與杜甫的相識要追溯到公元744年,當時杜甫正在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在一次宴會上,杜如晦與杜甫因文學而結(jié)緣,從此成為了好友。兩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互相切磋,共同進步。杜甫的詩歌作品中,有很多都受到了杜如晦的啟發(fā)和影響。
二、杜如晦與杜甫的相知
杜如晦與杜甫的友誼并非一帆風順。在當時的唐朝社會,文人墨客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他們的友誼也曾受到外界的質(zhì)疑和攻擊。然而,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感情,使他們在困境中更加緊密地團結(jié)在一起。
杜如晦與杜甫在立場上也有很大的分歧。杜如晦主張改革制度,加強集權(quán),而杜甫則傾向于儒家的仁政思想。盡管他們在觀點上有所分歧,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相反,這種不同的觀點使他們在思想上更加豐富和多元。
三、杜如晦與杜甫的傳世佳話
杜如晦與杜甫的友誼成為了唐代文壇的佳話。許多文學作品都以他們?yōu)樵?,歌頌他們的友誼。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名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句詩既是對杜如晦與杜甫友誼的贊美,也是對他們一生堅持信念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質(zhì)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