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的意義目的
用打、擊方式發(fā)聲的樂器,通常就是打擊樂的樂器。打擊樂通過各種樂器的特點,以及不同力度的打和擊發(fā)出樂聲,形成豐富的音樂節(jié)奏,表演出各式各樣的音樂。打擊樂的樂器表演形式很多,可以獨奏、合奏、重奏等。
打擊樂的意義目的
打擊樂重奏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能夠豐富音樂的表現(xiàn)力、能夠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能夠提高演奏技巧和音樂素養(yǎng)、能夠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承。
1.能夠豐富音樂的表現(xiàn)力
打擊樂器種類繁多,包括鼓、鈴、鑼、木魚等,每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音色和表現(xiàn)力。通過不同的組合和排列,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音樂效果。在打擊樂重奏中,演奏者們需要密切配合,通過控制力度、節(jié)奏和音色的變化,使音樂更加生動有趣。
2.能夠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打擊樂重奏需要多個演奏者協(xié)同合作,每個演奏者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相互傾聽、相互配合,才能演奏出和諧的音樂。通過參與打擊樂重奏,演奏者們可以學會傾聽他人的聲音,尊重他人的貢獻,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能力。
3.能夠提高演奏技巧和音樂素養(yǎng)
打擊樂器的演奏技巧相對較為復雜,需要演奏者具備良好的節(jié)奏感和協(xié)調(diào)能力。在打擊樂重奏中,演奏者們需要不斷練習和磨合,提高演奏水平。
打擊樂重奏也需要演奏者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夠準確地表達作曲家的意圖。通過參與打擊樂重奏,演奏者們可以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更好地理解和演繹音樂作品。
4.能夠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承
打擊樂器在各個文化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不同地區(qū)的打擊樂器和演奏方式也各具特色。通過打擊樂重奏,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演奏者可以相互交流和學習,分享彼此的音樂文化。這不僅有助于促進文化交流,還能夠保護和傳承傳統(tǒng)音樂藝術。
國內(nèi)常見的鼓類打擊樂有哪些
1.建鼓
建鼓,古稱足鼓、晉鼓、楹鼓。蒙古、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曾為歷代宮廷所用。流行于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省區(qū)的喇嘛寺院及漢族廣大地區(qū)。
2.花盆鼓
板材鋸成上寬下窄的鼓梆,堆粘成鼓腔后經(jīng)車旋而成。兩面蒙皮。鼓身涂深棕色漆,帶鼓架。花盆鼓又有南唐鼓、缸鼓之稱。
3.腰鼓
腰鼓是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它來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現(xiàn)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擊膜鳴樂器,歷史悠久,發(fā)音脆亮,在民間廣泛被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nóng)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
4.大堂鼓
大堂鼓,多使用椿木、色木、樺木和楊木等制作鼓身,鼓皮多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兩塊面積相同的牛皮而成,平常置于木架上用兩個鼓捶演奏。
5.書鼓
書鼓,是布依族、漢族棰擊膜鳴樂器。布依族稱手鼓。流行于貴州省及全國各地,專用于中國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形制結(jié)構鼓框木制,呈扁圓形,兩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邊緣用鼓釘固定。
西洋打擊樂器有什么類型
1.架子鼓
架子鼓即爵士鼓,是爵士樂隊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打擊樂器,它通常由一個腳踏的低音大鼓(又稱"底鼓")、一個軍鼓、二個或以上嗵嗵鼓、一個或兩個吊镲、一個節(jié)奏镲和一個帶踏板的踩镲等部分組成.。
當然有時因演奏需要會增設一些如牛鈴、木魚、沙錘、三角鐵、吊鐘,不管增設多少器件,都是由一人演奏。鼓手用鼓槌擊打各部件使其發(fā)聲。爵士樂中常用的鼓槌有木制的鼓棒,由鋼絲制成的鼓刷,由一捆細木條捆成的束棒等。
2.定音鼓
定音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鼓面和鼓桶,以及鼓槌組成。定音鼓是管樂隊或交響樂隊中的基石。定音鼓可發(fā)出固定頻率(即音高)的聲音,并能夠在五度音程范圍內(nèi)改變音高。
3.小軍鼓
小軍鼓(別稱小鼓、響弦鼓),是一種具有響弦橫置在鼓面的打擊樂器。常出現(xiàn)于軍樂隊、管弦樂團等,以一線或者低音譜記譜。小軍鼓在各類樂隊中與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與大鼓同時使用。屬于雙面膜鳴樂器,無固定音高,但發(fā)音頻率高于大鼓。
4.馬林巴
馬林巴為打擊樂器的一種。是木琴的一種,將木制琴鍵置于共鳴管之上,以琴槌敲打以產(chǎn)生旋律,但琴鍵較木琴闊,音域較廣,音色圓潤,也有較多特殊打法。
馬林巴的鍵數(shù)有49鍵、52鍵、56鍵、61鍵、66鍵、69鍵。馬林巴傳入拉丁美洲大約是在17、18世紀,后來成為印第安人的樂器。而且,演奏馬林巴也已成為某些印第安部族的儀式的一部分。
這些儀式祈求的是宇宙的和諧以及人們的幸福,危地馬拉的圣馬可斯德古納地方演奏的馬林巴樂曲與非洲加納的西斯沙拉人的樂曲十分相似。
5.非洲鼓
非洲鼓,是一個俗稱,通常指的是來自西非的Djembe(金貝鼓,堅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樂器。傳統(tǒng)上,Djembe是徒手演奏,主要有低、中、高三個音,而且需要和Dunun(墩墩鼓)配合。
演奏與特定生活場景相關的鼓曲,來給舞者和歌手伴奏?,F(xiàn)在Djembe已經(jīng)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音樂、培訓領域發(fā)揮著它獨特的價值。
6.管鐘
管鐘本泛指體鳴樂器與膜鳴樂器組合的樂器,亦稱為CHIME,在此所指的是管弦樂團所使用。管鐘是將不同長度的金屬管下吊在一個架子上,音域有一又二分之一個八度和兩個八度,以半音階排列,演奏時用琴槌敲擊鐘管頂端來發(fā)出聲音。
7.三角鐵
三角鐵又稱"三角鈴",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是管樂隊、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乃至歌舞劇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器。常常在華彩性的樂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強氣氛。
8.鈴鼓
鈴鼓是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及吉林延邊等地,鼓框木制,單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種。用于歌舞或器樂合奏。
鈴鼓又稱"手鼓",無論在民間舞蹈或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jié)奏打擊樂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節(jié)奏自由,任憑演奏者即興發(fā)揮。
9.響板
碰奏體鳴樂器。流傳西班牙民間的打擊樂器。主要用于歌舞的伴奏,后亦用于歐洲藝術音樂中,以貝殼形的兩塊烏木碰擊發(fā)音。
最初是將兩塊烏木分別綁在拇指和中指上,后改于握掌心內(nèi)碰奏,或裝在一木柄上碰奏,或以雙手持板碰擊。響板發(fā)出堅硬的噠噠聲,活潑而清脆,富有特色。響板用于西班牙的歌舞音樂,也出現(xiàn)在藝術音樂中。
10.砂槌
砂槌又稱為砂球,是典型的拉丁美洲節(jié)奏樂器。原本是挖空椰子殼在里面裝入鐵砂,封口再加個柄。砂槌演奏是以小拇指、無名指和中指按捏錘柄,食指和大拇指捏住殼,晃動發(fā)出沙沙聲音。
砂槌也存在滾奏,演奏將砂槌舉起,不斷轉(zhuǎn)動其中的鐵砂。金屬砂筒和砂槌是差不多的,前后晃動發(fā)出聲音。金屬沙筒比沙錘發(fā)出的聲音更悅耳,也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