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說明了什么
華生創(chuàng)立的行為主義是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在西方心理學界占據(jù)支配地位長達半個世紀。除了創(chuàng)立客觀心理學以外,華生還致力于心理學的基礎(chǔ)研究,而且他還做出了一些實驗,這些實驗對后來的研究都產(chǎn)生了影響。
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說明了什么
小阿爾伯特實驗揭示了條件反射的本質(zhì)和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條件反射是指一種自然反應,在條件刺激下,能夠出現(xiàn)與之相似的反應。
實驗中,小阿爾伯特對老鼠的恐懼反應就是一種條件反射。心理學家們通過這個實驗發(fā)現(xiàn),人類的條件反射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兒童的恐懼反應往往是由于對某個刺激的負面經(jīng)驗而形成的,而且這種反應常常會擴展到類似的刺激上。
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的過程
華生和他的助手在醫(yī)院挑選了一名嬰兒,征得他母親的同意后開始實驗。這名嬰兒叫阿爾伯特,剛剛9個月大。華生讓他的助手先給阿爾伯特身邊分別放了小白鼠、猴子、白色絨毛玩具、小狗玩具。
嬰兒阿爾伯特一開始對這些玩具和小動物非常感興趣,不僅敢觸摸它們,而且還愿意跟這些玩具和動物一起玩耍。
隨后,華生和助手開始實驗的第二階段。小阿爾伯特的身邊依然堆放著小白鼠、猴子、白色毛絨玩具這些小孩子喜歡的東西。
然而當阿爾伯特像往常一樣撫摸小白鼠和它玩耍的時候,華生和他的助手悄悄來到阿爾伯特身后,開始突然猛烈的敲擊金屬鐵棒。金屬鐵棒發(fā)出巨大而刺耳的聲響,正在撫摸小白鼠的阿爾伯特被巨大的聲響嚇得大哭起來。
隨后,每次只要當小阿爾伯特撫摸小白鼠,跟白鼠玩耍時,華生和他的助手都會重復敲擊金屬棒,讓金屬棒發(fā)出巨大聲響。
就這樣反復很多次以后,小嬰兒阿爾伯特似乎形成了條件反射:一看到小白鼠,哪怕不觸摸和玩它,哪怕沒有金屬棒的聲音,阿爾伯特也會驚恐萬狀,嚎啕大哭,并試圖從小白鼠身邊逃走。
此后,實驗進入第三階段,阿爾伯特對小白鼠的恐懼反應,延伸到了其他類似的動物和物品身上,比如兔子、狗、白色的皮毛和器物等。
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違背了什么教育思想
孩子受大人恐懼的影響
因為家長害怕,影響到了孩子。有一個媽媽很害怕狗,一看到狗就會抱起孩子趕緊跑,孩子想摸摸小狗,就告訴孩子小狗會咬人,很可怕的。作為孩子最親近和信任的人,媽媽認為危險和恐怖的事情,孩子自然而言地也將其列入黑名單。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
帶孩子去公園,不讓孩子滑滑梯,唯恐孩子摔著碰著。嚴禁孩子去海邊,擔心掉下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