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然大悟的近義詞
恍然大悟,一個結構是偏正式的成語,屬于褒義詞,形容突然間明白過來了。也可作為恍然而悟使用,意思是對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恍然大悟的近義詞
恍然大悟的近義詞有:茅塞頓開、頓開茅塞、豁然開朗、豁然貫通、大徹大悟、幡然醒悟、頓然醒悟、豁然大悟、如夢初醒。
1.茅塞頓開
解釋:茅塞:胸膛被茅草塞??;頓:頓時,立刻;開:開啟,開朗。原來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樣,現(xiàn)在一下子打開了。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刻領會了,突然明白過來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六十四回:得三公之教,茅塞頓開。
2.頓開茅塞
解釋:頓:頓時,立刻;茅塞:被茅草堵塞住。原來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樣,現(xiàn)在一下子打開了。比喻突然明白。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三十八回: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云霧而睹青天。
3.豁然開朗
解釋: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的樣子。一下子現(xiàn)出了開闊明朗的境界。形容由狹窄昏暗突然變?yōu)閷挸髁痢R残稳萦梢苫竺糟蝗煌〞灶I悟。
出處:晉·陶潛《陶淵明集·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4.豁然貫通
解釋:豁然:開闊通達的樣子;貫通:全面透徹地理解。形容一下子明白通曉。
出處:宋·朱熹《四書集注·大學章句·第五章》: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
5.大徹大悟
解釋:大…大…:分別用在兩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動詞前面,表示程度深;徹:貫通;悟:覺悟。指去煩惱,悟真理,破迷妄,開真智。佛教用語。后指徹底明白或醒悟。
出處:宋·林之奇《記聞上》:其慎如此,宜其無尤無悔矣,而僅能寡尤悔,蓋由其見未徹,所以猶有尤悔。若是大徹大悟,見得明白洞達,又何尤悔之有?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讀音:huǎng rán dà wù
解釋:恍然:猛然醒悟的樣子;悟:覺悟,領會。形容突然間明白過來了。
出處:唐·高彥休《唐闕史·卷上·裴丞相古器》:裴公恍然始悟,立命擊碎,然后舉爵盡歡而罷。
例句:當老師把問題的答案公布出來后,他才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在古文中的用法
1.《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2.在宋·李昉《太平廣記·一七二·裴休》引《唐闕史》中“裴公恍然而悟,命擊碎,然后舉爵盡飲而盡,說道“好酒”。
3.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于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4.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六卷:當下少府恍然大悟,拜謝道:“弟子如今真?zhèn)€醒了”。
5.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五回:“大家此時恍然大悟”。
6.清·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公讀之,恍然大悟,點首浩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