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wǎng)
家長網(wǎng)  /   作業(yè)輔導(dǎo)  /  語文  /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

時間:2024-02-23 15:24閱讀數(shù):363

“不求甚解”是語文學(xué)習(xí)的重點詞匯,不求甚解多指讀書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常指學(xué)習(xí)或研究不認(rèn)真、不深入,含有貶義色彩。不求甚解的近義詞有走馬觀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等。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

不求甚解的反義詞是:窮源竟委、切磋琢磨、含英咀華、追根溯源、尋根究底、追本溯源、窮原竟委、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漢語成語。

基本釋義:

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

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近義詞有淺嘗輒止,走馬觀花等等。

不求甚解意思是什么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xué)習(xí)或研究不認(rèn)真、不深入。

例句:小明讀起書來不求甚解。

近義詞:囫圇吞棗、食古不化。

反義詞: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不求甚解的成語故事

不求甚解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guān)典故最早出自于晉·陶潛《五柳先生傳》。

“不求甚解”的原義是讀書只求理解精,不著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釋,不含貶義;后多指學(xué)習(xí)或工作的態(tài)度不認(rèn)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況不深入,含貶義;在句子中可充當(dāng)謂語、定語、狀語。

成語出處: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后人據(jù)此提煉為成語“不求甚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末年的詩人,他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體,也開辟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另一種境界。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晉和南朝交替的動亂年代,國家分裂,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他出生于官宦之家,由于家道衰落,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充滿了憂患和不幸。

但是,陶淵明志趣高潔,淡泊名利。他做彭澤縣令時,上面派了個官員下來視察,縣里的下級官吏要他端正衣冠去迎接。陶淵明憤然說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繼而辭官,回到家鄉(xiāng)繼續(xù)過清貧的生活。

在看透了官場爾虞我詐、腐敗黑暗的丑惡內(nèi)幕后,陶淵明尤其喜愛清靜閑散的田園生活。他在勤勞耕作之暇,或與好友飲酒暢談,或在家里讀書吟詩,生活十分愜意。他家門前有五棵大柳樹,因此陶淵明自稱“五柳先生”。28歲那年,他寫了一篇《五柳先生傳》,也就是他自己的小傳。

在《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寫道:這位先生也不知道是何許人,就連姓名也不知道,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而自稱為“五柳先生”。他喜歡靜謐,不善言談,淡泊名利。喜歡讀書,但不死啃字句。每次有什么新的體會,就高興得連吃飯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