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
家長網  /   教育資訊  /  生活  /  小孩偷東西正確處理方法

小孩偷東西正確處理方法

時間:2024-01-29 10:38類型:生活閱讀數:1104

孩子偷東西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父母一旦發(fā)現要馬上制止,并對孩子進行引導,但是父母引導孩子不能對孩子進行打罵,要了解孩子偷東西背后的原因,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過錯,并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觀念,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孩偷東西正確處理方法

1.不貼標簽

不管孩子做了怎樣的事情,都請不要給他們隨意貼上不好的標簽,尤其是“小偷”這樣的字眼。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經常這樣說,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很多傷害。

2.認識“偷拿”的行為

一定要教會孩子基本的物品所有權,讓他知道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未經過他人允許,堅決不允許拿。只有清楚認識“偷拿”的行為,孩子才能知道錯在哪里,并且慢慢改正。哪怕他是無意識的,父母也要態(tài)度溫和的教育,加深孩子的印象。

3.媽媽主動幫孩子道歉

不管孩子是有意為之,還是故意為之,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關鍵。媽媽主動向店員道歉,不但可以讓矛盾變小,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發(fā)生了,錯了就是錯了,我們要勇于所以在事情發(fā)生后,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替孩子道歉,而且態(tài)度必須要足夠誠懇才可以。

4.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過錯之處

當家長把這整件事情都處理明白后就可以和孩子細細地講明道理了。在這個時候,您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樣行為在別人看來是小偷,而小偷帶來的后果有多嚴重,“賊”這個詞在當今社會有多骯臟,只有讓他明白這一點,日后他才能不再犯,您的整個處理才能行之有道。

孩子偷東西的心理原因

1.孩子的規(guī)則感和邊界意識還沒發(fā)展成熟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已經明白“偷東西”是不對的,道德感已經建立起來,但是自控力差。這個階段的孩子偷東西多半是物欲太強,又不能控制自己導致的。

2.孩子偷東西源于內心的匱乏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匱乏感”的概念:如果內心有種不滿足,往往會尋求其他的方式來補償。偷就是匱乏感引發(fā)的行為,包括物質匱乏和心理匱乏,后者尤重。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3.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說,孩子的問題行為,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么。偷,也是如此。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種錯誤的行為,實際上都藏著孩子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有的孩子是因為渴望,有的孩子是因為好奇好玩,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得手的成就感……4.表示反抗

一方面是家里給的零用錢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通過偷獲得了財物,同時又沒有被發(fā)現,由此產生僥幸心理;另一方面是父母管教太嚴,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又對父母敢怒而不敢言。這樣就只有做出父母不希望的行為來滿足自己自由自主的愿望,同時也是對父母無聲的反抗。

5.希望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

有的孩子知道隨意拿別人東西不對,但見到別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總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又不給買,于是就只好來個既滿足愿望又不被人發(fā)現的“偷”行為。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1.幫孩子建立所有權觀念

雖說“自我中心期”是成長軌跡,但身為父母,我們不能對孩子的“貪得無厭”視而不見,要開動腦筋盡早幫孩子建立起“所有權”的觀念,即讓孩子知道尊重別人的所有權。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

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控制沖動的能力。例如,買回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可以不馬上給孩子,而是告訴孩子,當他有好的表現時才能得到。如果孩子沒有亂碰商場里的東西,家長一定要表揚孩子的自制力。

3.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手偶游戲、編故事等方式,例如:給孩子講“拾金不昧”的故事等,讓寶寶辨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要他體會丟了東西會是多么著急,并鼓勵他及時歸還物品。

4.正面教育

教育的方式不可拘泥于傳統的說教,而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先從分析孩子偷的原因人手,進而對其進行教育,幫助孩子從內心認識錯誤和后果的嚴重性,激發(fā)其改正錯誤的決心。有些父母發(fā)現孩子偷后,不進行必要的教育,企圖以物質上的滿足使之改正,殊不知欲壑難填,最終往往后悔莫及。

5.防微杜漸

當孩子的偷行為得到改善時,父母還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行為,及時地加以提醒和指導,以免孩子因自制力不夠而重犯。另外就是當父母發(fā)現孩子有貪小便宜或者小偷小摸的行為時要及時教育,否則孩子膽子會越來越大,最終由量變到質變,產生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