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網
家長網  /   教育資訊  /  生活  /  小朋友拿別人東西家長怎么教育

小朋友拿別人東西家長怎么教育

時間:2023-05-06 08:55類型:生活閱讀數:2446

伴隨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接觸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這個時候孩子的日常行為會發(fā)生一點變化,孩子互相一些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比如孩子在看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東西時,就會偷偷拿走,當家長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時,總是感到十分的無奈與苦惱。

小朋友拿別人東西家長怎么教育

1、耐心詢問孩子事情的來龍去脈。有的孩子因為家庭貧困,平常想要的東西從來沒得到過,于是想借別人的東西拿來玩,可又說不出口,于是會出現偷拿的行為;有的孩子僅僅是好奇,想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看看;有的孩子因為別人拿過他的東西,所以自己也去拿別人的。

總之,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原因很多,父母必須了解清楚再下定義,決不能冤枉了孩子。

2、如果確認孩子偷拿,要鼓勵孩子勇敢承認。如果確認孩子的確是偷了別人的東西,父母需耐心引導他承認其行為,并告知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要積極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接受批評,告訴他偷東西已經不對了,如果還不誠實的話就更不對了,媽媽希望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3、攻心為上,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時,他們第一反應不是想“如何去改正”,而是害怕,不敢面對父母。家長此時任何不當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嚴重時還會演變成心理陰影。

所以說,家長一定要第一時間穩(wěn)住孩子的情緒,先不要追究他們的過錯,完全可以說:“是不是非常喜歡這個東西呀?”

4、跟孩子商量,一起決定解決方案。教育大忌是“下命令”,身為旁觀者,我們都知道家長說的確實沒錯,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父母的“武斷”只會讓他們覺得得不到尊重,容易激起逆反情緒。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之后,家長要把自己的想法用疑問句的形式說出來。

孩子為什么喜歡拿別人的東西

1、沒有所有權的概念。小孩子的大腦認知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存在你的和我的之分,因此當孩子看自己喜歡的東西時,第一反應就是會認為是自己的,做出的表現也是占為己有的行為。

當然孩子自然也沒有“所有權的概念”,他們在玩別人的玩具時像在玩兒自己的一樣,自然拿了別人的東西也不會感到任何愧疚和不安。

2、抱有僥幸心理。有的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下,明明知道偷別人的東西是不好的行為但仍還這么做,這樣的孩子心里總會抱有一絲絲的不會被別人發(fā)覺的僥幸心理。例如,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積木的時候,孩子非常喜歡,自然就會認為偷拿幾塊,別人也不會發(fā)現,索性就拿幾塊回家。

3、模仿他人的行為。模式化的東西是最無生命力的。當孩子的身邊有同伴進行這種偷竊這種行為的時候,孩子也會跟風,進行模仿。在他們的認知里并不知道這種行為到來的后果,更多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進行模仿和嘗試。

糾正孩子愛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必須做好這幾件事

1、傾聽孩子的聲音。為了教會孩子合適的行為方式,家長必須先要了解孩子的愿望。當發(fā)現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不要立即去審問孩子,而是要和孩子溫和溝通,鼓勵和引導孩子說實話,了解孩子這么做的原因,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要維護孩子的自尊。有的家長發(fā)現孩子犯了錯,總愛擺起一副“老子教兒子天經地義”的態(tài)度來教訓孩子。用武力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最多知道這件事讓家長特別生氣,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讓他們知道。

家長應有分寸地用科學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這次行為如能改正不再犯,就可以得到原諒,如果再犯要重罰。